平顶山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虞国大夫宫之奇

网络整理 2019-05-08 最新信息

虞国大夫宫之奇

翟战功

虞国大夫宫之奇

初中语文中“假虞灭虢”的故事和《孙子兵法》36计中第24计“假道伐虢”之计,都和一个宫之奇的历史人物有关。宫之奇,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他明于料事,具有远见卓识,忠心耿耿辅佐虞君,并推荐百里奚,共同参与朝政,对外采取了联虢拒晋的策略,使国家虽小而强盛。春秋时期,各国攻伐不止,晋国与虞国为邻,早有吞并虞国之心,但因虞国和虢国是很好的盟国,无隙可乘,所以始终未敢轻举妄动。对此,宫之奇坚决主张虞虢联盟。公元前655年冬季,虞国被晋所灭,宫之奇再次避难,率领族人家小东奔曹国,也就是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在他谢世后又回葬于故乡辛宫里,也就是今山西省平陆村上吉村的锣鼓沟。宫子奇天资聪颖、智慧过人、精忠报国、任人为贤、人生不凡,令人十分怀念。

诞生锣鼓沟

锣鼓沟,很早的时候就有的一个无名小山沟。它位于在历史上被称作中条山之母的北顶梦泉山,今称祖神山,分出的北梁虞山(又名吴山)的脚下。沟上是一片自上而下叫火神爻坪的斜展坡面,沟左寺岭疙瘩青龙昂头,沟右金鸡疙瘩白虎俯卧,疙瘩外分别被左面的南河沟和右面的北头沟的两股河水环抱,是块风水绝佳的宝地。相传,最早有对姬姓夫妇在此居住,夫妇生有一个儿子。孩子出生时,天相传,最早有对姬姓夫妇在此居住,夫妇生有一个儿子。孩子出生时,天上祥龙盘旋、金凤飞舞。最后,祥龙盘踞,成了寺岭疙瘩。金凤俯卧,成了金鸡疙瘩。孩子一出生就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自有天相。同时,村里也自然出现了一孔地洞,村人怕不吉利,就用一根绳子绑了一只大红公鸡放下去祭洞。当拽出绳子时,大红公鸡没有了,却吊出来一副金锣和铜鼓。轻轻一击,响声震天,方圆几十里都能听见。姬姓夫妇感到十分之惊奇,就把孩子取名姬之奇。把无名的山沟叫成了锣鼓沟。因为,从虞山(又名吴山)顶上俯瞰,下面的村子就像是一只吉祥的金凤凰,锣鼓沟的金疙瘩正好是金凤凰的头部,就把锣鼓沟下游的村子叫成了上吉村。孩子不到一岁就能走会说,三岁就识了很多大人都不全识的文字。不到十岁,就熟知天文地理。十岁后,就胸怀大略、抱负远志。相亲邻里看孩子不凡,不到二十岁,就劝说夫妇把孩子送到“宫阝”国效力。史载,武王姬发克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诸侯时,封同一曾祖的族侄仲为虞君,是为虞仲。又封虞仲之子为“宫阝”(音tong)国之君,“宫阝”国传数世即为晋国所灭。姬之奇是“宫阝”国后世国君的族人。“宫阝”国被晋国灭时,他离“宫阝”奔虞国,将“宫阝”字去右耳,右“阝”旁的原字型为“邑”字,“邑”为诸侯之国的意思,去“邑”表示离开故国,“宫阝”去邑为“宫”,即改姓宫,名仍之奇,从此便开始了辅佐朝政、带兵打仗的伟业。至此,也就开始有了宫姓,距今已经有了两千六、七百年的漫长历史。

辅佐治虞国

饱受了亡国之恨的宫之奇投奔虞国之后,辅佐虞公,打理朝政,先后与虢国结盟,建立军队和监狱,建设都城和国门,设立了集市,避免了许多内忧外患,保持了虞国的稳定繁荣。虢、虞两个小国同是晋国的近邻,但虞国却在虢、晋两国之间。晋国想吞并这两个小国的蓄谋己久。若先打虢国,就必须经过虞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和虢国联合抗晋,晋国再强,也要付出一番气力。宫子奇早已看透了晋国想吞并虞、虢的野心,就一直主张联虢抗晋。所以,虞国和虢国和睦共处、相安无事,关系一直比较紧密。而晋国晋献公却对宫之奇怀恨在心,总想置他于死地而后快。虞国的东面和北面,有中条山的天然屏障。南面和虢国结盟,能够保持安虞国的东面和北面,有中条山的天然屏障。南面和虢国结盟,能够保持安定。潜在的最大危机就是虞、晋接壤的西北面中条山山口。于是,他便辅佐虞公在西北面的沟渠头下虞晋接壤处虞坂古道的险要地段,建起了国门—锁阳雄关,并以重兵把守,抵御晋国的侵略。不管北方哪个国家的国君,若想通过国门,进入虞地,必须在沟渠头东边、古虞国都城西北的侯王村等候虞国的指令准许,才能进城。同时,宫之奇辅佐虞公在古虞国都城东南面的营村村安营扎寨,布兵防御来自东南方的压力。对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杀人越祸、里通外国的刁民,在虞国古城南面枣园村下的斩人桩就地处决,弃之晴岚村北的万人坑。对能够悔过自新、不至死罪的男、女犯人发配到设在南吕村和北吕村的南监狱和北监狱接受改造,重新做人。为了巩固虞国的政权,宫之奇辅佐虞公在五龙山西的古城版筑起了墙基宽15至20米、夯层厚6至8厘米,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周回约9000米的矩形内城、外城。内城方圆约7000平方米,在城里建设了不少供奉和集会的宫殿、庭审的大堂。外城垣南北长,而东西短。虞国都城的建立,有效地保全和维护了虞国的地位。为了繁荣地方经济,他主张在古城西虞城外廓南扼颠軨、北控盐坂,为南北孔道中心地带的张店廓,即今日的张店街,建起了张店集市,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形成了一年三月十五、四月十二、七月初七、十月十二四大古庙会,促进了虞国的农产品和物资的交流和交换。 宫之奇辅佐虞公施行的外防内治、自给自足治国方略,让虞国天下尽享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国泰民安的大好景象。

举荐百里奚

宫之奇辅佐虞公处理虞国内政外交期间,向虞公举荐了具有雄才大略的百里奚。从而使百里奚大显身手,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为秦国雄霸天下、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26年—公元前621年期间,虞国出了个贤人百里奚。因 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26年—公元前621年期间,虞国出了个贤人百里奚。因家贫如洗,一直不得志。他不想荒废青春,总想到外面谋个一官半职,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别妻离子,一路直往齐国。四十岁那年,要饭走到䬹地,遇到了一个叫蹇叔的人,一番交谈,蹇叔觉得他很不一般,就留下百里奚在村里养牛。因为思家心切,几年后百里奚在蹇叔的陪同下回虞,一方面让百里奚探妻看子,一方面蹇叔想拜访已是虞国上大夫的老朋友宫之奇。回到虞国,百里奚的妻儿已逃荒他乡,没有音讯。蹇叔只能带百里奚去探望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宫之奇。他们谈的很投机。当时,蹇叔把百里奚介绍给宫之奇,谈话中盛赞了一番百里奚的才能。进一步了解后,宫之奇把百里奚举荐给虞公,虞公封百里奚为中大夫。宫之奇的忠心耿耿、任人为贤、慧眼识珠、选贤任能,使百里奚终于如愿以偿,踏上了人生的仕途。晋国假虞伐虢之后,乘隙夺了虞国的城池,虞国的臣君都成了俘虏,而百里奚却始终跟随者虞公。有一天,晋国有位虢国的降将舟之侨,晋献公让舟之侨劝降百里奚,百里奚坚辞拒绝:“我愿意一世伺候旧君,决不能在敌国做官,即使要做官,也得到别国做官。”那时,秦穆公即位六年,尚未接亲,就派使者到晋国向晋献公的大女儿求婚。晋献公为结“秦晋之好”,许婚大女儿给秦穆公。秦国迎亲时,劝降无果、又感受辱、怀恨在心的舟之侨奏议晋献公,把百里奚做为陪嫁的“媵臣”,送往秦国。胸有大略,不甘跟仆人一般听人差唤的百里奚半路上逃跑了。百里奚本想到宋国找蹇叔,路上被拦阻了。只得晓行夜宿,流浪到了楚国,后被猎人掠去养牛。楚王得知百里奚养牛的技术高明,叫他到南海养马。秦穆公从呈上的陪嫁礼单看到“媵臣”百里奚,而没见其人。便向群臣了解百里奚,知道他到了楚国的消息。便派人到楚国打听,得知百里奚的下落之后,本想重价赎回,又怕楚王知道了百里奚的真才实学后留着自己用。遂在大夫公孙枝的建言下,用引不起楚王注意的五张不值钱的羊皮把百里奚做为逃媵赎回秦国“治罪”,百里奚才有了“五羖大夫”的称号。尽管年已七十的百里奚打猎、给猛兽搏斗有些老,但坐在朝廷决定国事,尽管年已七十的百里奚打猎、给猛兽搏斗有些老,但坐在朝廷决定国事,比替文王打定天下建立周朝的姜太公还年轻十岁。秦穆公与百里奚一连谈了三天,很佩服百里奚的才华并委以相国,说道:“我得到了你,好比齐国得到了管仲!”从此,百里奚给秦穆公荐引了在宋国隐居的蹇叔进宫,二人位皆上卿,被称“二相”,一起主持秦国国政,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开始了秦国的崛起,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宫之奇伯乐识马,举荐百里奚,使百里奚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成就了秦国统一中国的千秋大业。

诤谏假虞道

假途灭虢之战,是春秋初年晋国诱骗虞国借道,一石双鸟,先后攻灭虢、虞两个小国的一次外交军事战略。春秋初期,诸侯并立,兼并无已。强大的晋国,在这场弱肉强食的大混战中不断兼并征服小国,势力迅速崛起。晋献公在位期间,又把其南面的两个小国虢国和虞国预定为吞并的目标。可是,晋国要顺利实现这一目的也并非轻易二而举,信手拈来。虢、虞两国虽然地狭人稀,国力弱小,但却是同姓毗邻,结有同盟。晋国同其中任何一国开启战端,都意味着要同时和两国之师相抗衡。如何拆散虢、虞两国的同盟关系,晋国大夫荀息想出了一条一箭双雕的妙计:即用厚礼重宝贿赂收买虞公,拆散虢、虞之间的同盟,向虞国假道攻打虢国,待虞国中计、虢国败亡后再图后举。晋献公听了荀息这一献计后,认为计谋很好,但是还有一定的顾虑,一是有些舍不得自己的珍宝,二是忌惮虞国那位贤臣宫之奇会揭穿晋国的用心。对晋献公的犹豫,荀息 一一解疑释惑,他说送珍宝给虞国,等于是将它暂时存放在那里,迟早还将收回。至于宫之奇,虽有能耐,但他的意见虞公不一定会采纳,未足为惧。一番话打消了晋献公的最后顾虑,他决定依照荀息的计谋展开行动。不久,荀息携带着良马、美玉等奇珍异宝出使虞国。到了那里后,向虞公不久,荀息携带着良马、美玉等奇珍异宝出使虞国。到了那里后,向虞公献上珍宝,提出借道攻虢的要求。虞公贪利收下了良马、美玉,不敢轻易开罪于晋国,于是便应允晋国军队通过虞国土地去征伐虢国,并表示愿意出兵协助晋国作战。宫之奇认为此事大为不妥,在一旁加以谏阻,但虞公根本听不进去,只是一意孤行,硬朝着晋人的圈套里钻去。公元前658年夏,晋大夫里克、荀息统率晋国军队通过虞国的土地去攻打虢国,虞公践约派出军队同晋军会师,然后协同晋军展开行动。晋军在虞军的积极配合下,进展顺利,很快攻占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一举控制了虢、虞之间的战略要地,并摸清了虢、虞两国的虚实,为二次伐虢创造了条件。时隔3年,晋献公又一次向虞国提出了借道伐虢的要求。这时,虞国上大夫宫之奇更彻底地看清了"假道"背后所包藏的险恶用心。指出"虢国如果灭亡,虞国必然跟着完蛋"。警告虞公"晋不可启,寇不可玩"。力图以虢、虞两国"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劝阻虞国假道于晋。可是虞公利欲熏心,根本不采纳宫之奇的建议,反而以晋为自己的同姓国,必不会害己作理由,又答应了晋国借道的要求。宫之奇见虞国灭亡近在旦夕,为避免晋献公对其的杀身之祸,伺机使虞国东山再起,万般无奈之下,便带领族人家小,逃离了虞国古城。

避难将军岔

在如今的平陆张店境内,从东至西有五个山头一字排开,这就是著名的五龙山。山的西头就是古虞国的都城所在地古城村,山的东头就是因有宫之奇避难的将军岔闻名的马沟村。这些地方和安沟、枣园、上吉、冯卓等村都是古虞国辛宫里的地盘,也是宫之奇的出生地。因为宫之奇的童年和少年,皆在此度过,他当然对这里地形了如指掌。虞公答应晋国二次借道伐虢,宫之奇见虞公不听谏言,虞国命运危在旦虞公答应晋国二次借道伐虢,宫之奇见虞公不听谏言,虞国命运危在旦夕,为避祸计,便带领族人家小,逃离了虞国都城,直接躲进了马沟村上的将军岔隐居。将军岔,地势险峻、峭壁千仞、易守难攻,春秋时其上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流水潺潺,十分便于隐蔽。晋献公率军迅速兵临虢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城下,团团围困。弱小无援的虢国,数个月后被晋军所灭,虢公丑仓皇逃奔京师(今洛阳)。晋军凯旋回师,行经虞地驻扎时,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灭了虞国,一箭双雕吞并虢、虞两国。当虞国毫无察觉、放松警惕、不作戒备、无暇抵抗时,拒纳谏言的虞公想起了的宫之奇。他打发将士遍寻之奇,不见踪影,遂派人到马沟的大山上搜寻。搜寻的人在山谷里大声呼叫,隐居在大山上的宫之奇和族人怎么也不应答。万般无奈之下,他们放火烧山,逼其出山。为了躲避熊熊的山火,宫之奇的族人们纷纷爬到了着不了火的山石上,结果多数被烟熏火烤死在了石头上。只有宫之奇躲避在一座高高的石崖下,和部分族人家小幸免于难。一座树木葱茏的大山被烧得光光秃秃、寸草全无。后来,凡是宫之奇族人家小被烤死的石头缝隙中,都长起一棵柏树来。据当地人说,谁想在山上砍一棵柏树,满山的柏树都会迅疾刮起呼啸的大风。而砍掉的柏树,里面都是红心,还会流出像鲜血一样的红色汁液来。虞公束手被擒后,幸免于难的宫之奇带着所剩无几的所有族人家小辗转到了古曹国,也就是今山东定陶。后来,家乡的老百姓在宫之奇躲避的石崖下,凿了一孔石窑作为宫之奇庙,还塑了宫之奇像,供奉多年。据说窑后还有一面象征宫之奇出生地锣鼓沟的锣鼓井来。只可惜文化大革命时,庙里的塑像被毁,庙的门窗被拆。而带头拆庙的人,还患上了两年的精神病,后经家人在庙上多次祈祷烧香,才得以痊愈。至今,山上的柏树都可以制作棺座了,也无人再敢砍伐。人们为缅怀宫之奇,后人便把“将军(指宫之奇)”出差(音cha)的地方叫成了“将军岔”。

辗转古曹国

曹国,国君为姬姓、伯爵。武王已克殷纣,周文王的第六子、周武王的弟曹国,国君为姬姓、伯爵。武王已克殷纣,周文王的第六子、周武王的弟弟曹振铎受封于曹,建都陶丘,也就是今山东定陶,辖地为菏泽市定陶区、牡丹区、曹县等,虽然比不上"春秋五霸",但也算是一方大国,与鲁国共守王朝东土。看在国君姬姓的份上,宫之奇和带来的部分族人家小,辗转流落来到曹国。没想到春秋时期,曹国也是晋楚争霸的对象之一。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即晋文公)落难时经过曹国,受到曹共公的无礼对待。公元前631年发生在山东菏泽市鄄城境内的晋楚城濮之战,晋国伐曹国、卫国救宋国,把曹共公俘虏。楚国失利后,曹国亲近并听命于晋国。随后,隐居乡间曾强硬主张过联虢抗晋的宫之奇不悦而亡。后来,曹国与宋国交恶。曹悼公遭宋景公禁锢死于宋国,曹国再次发生内乱,继任国君的曹声公和曹隐公先后被杀。后来曹伯阳继位,不自量力的曹伯阳背弃晋国,又干预宋国政务,导致宋景公伐曹,而晋国见死不救。前487年,宋国虏杀曹伯阳,曹国历经二十六世,于公元前636年覆亡。曹伯阳三年,即公元前499年,国人有梦众君子立于社宫(社宫,社地),谋欲亡曹。曹的始祖叔振铎出来劝阻他们,说:"请等待公孙疆。"众许之。天明以后,求公孙疆其人,却遍索不得。那个做梦的人暗暗告戒其子说:"我亡,尔闻公孙疆为政,必离开曹,不要遭到曹祸。"这是曹国即将灭亡的前兆。从此,隐居乡间的宫氏后人分散迁居于曹国所在的山东省和稍远的东北三省、江苏、安徽、河北等地繁衍生息,薪火相传。

回葬虞山脚

中国人一个重要的讲究就是“叶落归根”。宫之奇谢世后,他族人中的长者征得族人的的同意,千里迢迢回到虞国的辛宫里,将宫之奇隆重地安葬到了辛宫里上吉村锣鼓沟南的风水宝地。综合《四库全书—山西通志—第十七部分》和古《平阳府志—卷之十》、综合《四库全书—山西通志—第十七部分》和古《平阳府志—卷之十》、《解州全志—卷之八》、《平陆县续志》载:宫之奇墓,在县东四十里旧辛店(应为“宫”)里,大冢壘壘,傍有看墓寺,今寺废古冢尚存。宫之奇,虞大夫,晋假道伐虢,奇谏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以其族行。唐朝诗人周昙有《春秋战国门·宫之奇》诗云:“虞虢相依自保安,谋臣吞度不为难。贪怜璧马迷香饵,肯信之奇谕齿寒。”宫之奇庙,在县东北六十里辛宫里。公元一0一0年,也就是北宋大中祥符三年,由耆民安国卿等建。元至元间,由社民刘恩等重修。元末明初诗人王翰有《宫之奇庙》七言律诗云:“空山遗庙远难寻,斜入荒林一径阴。碧瓦落风苍鼠走,画梁窥月训狐吟。颠軨兵入亡唇齿,函谷臣归去腹心。若此贪昏何可谏,知机难似五羊深。”我们小时候,就多次听锣鼓沟的老医生张福和任姓老汉崇院、上吉村的老秀才翟文汉、翟守矩等人说过,锣鼓沟南的那个大坟埋的是古时候一个姓宫的大官。寺岭二十亩地中间原来有个寺庙,就是看坟的庙。据上吉村年过九十的老人牛随太和今年八十八岁的老教师任忠良说,只可惜日本人侵略中国时把庙烧了。庙前十多块石碑也被村里的人拉去建了寺沟水磨墙体、锣鼓沟水坝溢洪道过桥和铺筑了锣鼓沟老村下的排洪水洞,有的被村民用做了打土坯的底版损毁和失落。六、七十年代至今,二十亩地里庙基凸起的痕迹、庙基四周残留的砖瓦,还能依稀可见、随处捡到、挖的出来。而在山西平陆上吉村寺岭与寺沟之间一座老庙宇遗址上发现的“重建永山禅寺记”碑的发现,为宫之奇庙和墓地原址提供了佐证。据村里的老人回忆,在寺沟老水磨前的桥洞里、锣鼓沟老村下的排洪水洞中还有几通老碑筑在洞顶,村里正争取有关方面予以挖掘。一旦挖掘出来,宫之奇庙和墓的神秘面纱将在古虞国辛宫里虞山脚下的上吉村锣鼓沟揭开,它将为平陆的古文化发现和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本文作者:黄河快报(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826327541665025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中条山   孙子兵法   历史   不完美妈妈   山西   定陶   周朝   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   山东   经济     晋献公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