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东京梦华幻f1意大利车队洗牌灭 苏轼走出牢狱爬上“东坡”

网络整理 2017-08-15 本地信息
(原标题:东京梦华幻灭苏轼走出牢狱爬上“东坡”)

平顶山郏县苏轼塑像

【开封】

记者盛夏文李康洪波摄影

苏轼素描

苏轼,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看的胖子。他身高五尺八寸,脸大颧骨高,前额高大,下巴端正,眼睛细长闪闪发光。“他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如是道。

“苏东坡,是大于时代的,无论身处怎样的时代,时代都压不死他。他给予那个时代的,比他从时代中得到的更多。”作家祝勇道。

作家木心曾言:“艺术家仅次于上帝。”苏轼,堪配此言。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苏东坡,他是永不过气的偶像。

很难想象,如果没了苏东坡,中国文化史会是什么样的。

中国人,基因里都记得他的诗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狂喜或幽恨,豪放或柔情,苦涩或甜蜜,情感有千百种风貌,竟然,苏轼都有诠释。所以,我们不停遇见他。

他和晏殊,人生历程刚好相反,他一辈子走“背”字,历经五个皇帝,一茬不如一茬,分给他做官之处,永远是最糟的地方。他“呵呵”一乐,将“自黑”进行到底。

对了,他是“呵呵”鼻祖,他留下一千多封书信,用“呵呵”的有四十余处。“呵呵”两字,是他自得个性不加掩饰的流露。

悲剧性生活中,他不忘凝望美好之物,为自己攒下明净的生命时日。用林语堂的话讲:“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不像李贺般呕心沥血,不像贾岛般肝肠寸断,他总把脚下地儿踩得热乎乎的,把肚子填满好吃的,和邻居乡亲打成一片,然后“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是天才,诗、词、文、书、画均有极高造诣,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所有艺术种类的变化,都在苏东坡身上汇拢交织。

就宋词而言,他开豪放一派,苏轼逝后25年,北宋覆亡。他的豪放派词作影响,贯穿两宋。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苏轼在开封,当出现于什么场景中呢?

2017年初春开封踏访,我看到了一堆石碑。白天,我们去看“州桥”,只余路边一块石碑。我们去看延福宫遗址,一块石碑。看大庆殿遗址,一块石碑。看皇城北墙遗址,一块石碑。

大梁门东侧,城墙下,我们发现一处小型“城摞城遗址”公园。

进去,是解剖的部分城墙,一层层千层糕似的。

“没有再向下发掘,地下水冒出来了。”工作人员解释道。

专家推断,“明代文化层之下不到一米,是金元文化层,其下三米,是宋代文化层,再其下两米,是汉唐文化层,再之下,是战国——魏国大梁。”

掐指算一算,北宋东京在地下多少层?北宋市井、桥梁、宫殿、城墙,又在地下多少米埋着呢?

晚上,我们去一个红了多年的景区看“大宋东京梦华”,试着找寻些昔日繁华。

演出极尽声光电之变幻,其炫丽自不待言。令我惊喜的是,这场大型实景演出,是用七首宋词当骨架串起来的。

七首宋词,演绎了两宋300年历史。七首宋词中,有两首是苏轼作品。一是《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一首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者,是整场演出的豹尾。

一湖烟云散尽,一个辉煌王朝结束了。“明月几时有”的浅吟低唱,给人历史轮回的无限感叹。曾照亮北宋和苏轼的月亮,照彻千年时光,照耀在当下的你我身上。

突然想到,在开封,即便地面上啥都找不着了,那轮明月在,依然可带回一个逝去的朝代。

苏轼在开封,应该出现的场景:一轮明月下,一个倚杖的背影。

最长的一百零三天

李煜在开封写绝命词,晏殊在开封宴客,柳永在开封搞艳遇,李清照在开封嫁如意郎君。

苏轼和他们都不同,他在开封成名,也在开封受辱,他,在开封蹲过103天冤狱。

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一说是1036年),生于四川眉山。

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考试,得第二。

1061年,苏轼制科考试考中,从政。后因母亲在开封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服满还朝干工作。

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苏轼自求外放。外放持续十年。1079年,43岁的苏轼,碰到了人生巨大转折点,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坐牢103天,险些被杀。

苏轼是七月二十八日由官家逮捕,八月十八日送进御史台皇家监狱。御史台,是北宋最高监察机构。据《汴京遗迹志》载:御史台在“京城内东澄清街北宣化坊,北向,有屋三百六十楹”。

苏轼牢房多大?他写道:“举动触四壁,幽幽百尺井,仰天无一席。”

苏轼在狱中,常被审问和侮辱。苏轼原本有很多朋友,他一半是为朋友活着的,应酬、唱和是其生活常态,入了狱,好友们几乎都不理他了。

苏轼的儿子苏迈每天到监狱看他,父子约定,只许送蔬菜和肉食,听到坏消息才送鱼。

有几天,苏迈要离京到别处借钱,托朋友送饭,却忘了告诉朋友暗号。

苏迈的朋友有一回送来熏鱼,苏东坡大惊,他心想大概凶多吉少了。

他给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措词极悲惨,有一首诗道:“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辙接诗感动万分,伏案而泣,狱卒随后把此诗拿走。

后来苏轼开释时,狱卒才将此诗退回,说他弟弟不肯收。

“我相信子由(苏辙)根本知道这条计,故意把诗交还狱卒。因为狱卒按规矩要把犯人写的片纸只字呈交监狱最高当局查阅。苏东坡坚信,这些诗会传到皇帝手中。结果正如他所预料,皇帝看了,十分感动。这就是何以苏东坡案子虽有御史强大压力,最后却判得很轻的缘故。”林语堂写道。

苏轼被轻判,还有个原因,皇太后很赏识他,临终还交代身边人要保护好他。

生命中最长的一百零三天,彻底改变了他。开封冤狱,苏轼精神上孤独无告,他彻底洗去人生喧闹,去寻找无言山水,去寻找远逝古人。在无法对话之地寻找对话,对话将变得异乎寻常。

开封冤狱,苏轼经历了脱胎换骨,艺术才情获得了蒸馏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

出狱后,他下放到黄州当团练副使(相当于民间自卫队副队长),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他可以与历史里的人对话,他已经不是活在当下了。”台湾美学家蒋勋评价。

赤壁系列,是苏东坡经炼狱里的寂然无声后,冒出的宏大奇迹。

开封磨难,成就了他。

 开封冤狱造就“宋词里排第一”的神作

他离开了京城,被贬到黄州。正是在黄州,苏轼成了苏东坡。

他在黄州城东申请了一块荒地,脱下文人的长袍,穿上农夫的短打,自己动手,开荒种地。他想起香山居士(白居易)的乐天精神,想起白居易的三首诗:《东坡种花》《步东坡》《别东坡花树》,干脆自号“东坡居士”。

1079年,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被称作“宋词里排第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千古神作,我们看到的,是苏东坡平实道来对历史的感受。

他写大事件大经验,“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之后马上接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青春之美出现。有点像《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从“尘满面,鬓如雪”忽然转到“小轩窗,正梳妆”。

写这首词时,“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悲惨之时,也是他生命里最领悟、最超越、最升华之时。苏轼以一种开阔的心态,一种开阔的个性,树立起自己的生命典范,让我们知道,文学重要的是活出自己,回来做自己。”蒋勋评价。

在黄州,苏轼还写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东坡在黄州寓居定慧院,借月夜孤鸿托物寓怀。他内心方正,不愿依附于外部环境,无枝可依,令其灵魂体验到难以言传的痛苦!

这一时期,他的内心极复杂,追悔和愤懑、旷达和悲痛、寂灭和希望,交错在一起,本词,就是这一复杂内心世界的借象流露。

上阕,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意象,构成了寒秋夜景,为幽人、孤鸿出场作铺垫。

下阕,专就孤鸿来写,写孤鸿被孤独词人惊动,一个回眸,词人立即洞察了它生命深处的幽恨。孤鸿,本有寒枝可栖,不肯曲就,错过所有,与世界,再也建立不了任何联系。

这首词的境界,宋著名词人黄庭坚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在黄州,苏轼写的前后《赤壁赋》,笔法摇曳,妙不可言。被评为“冠绝古今”。

苏轼词作中,还有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是1076年,他在密州,想念七年未见的弟弟苏辙所写。“苏轼为了弟弟,往往会写出最好的诗词来。”林语堂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以月起兴,以和弟弟苏辙久别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思考,把人世间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学追寻中。

词中出现的,大都是完全自在的东西,李白诗也常出现这些元素,但苏轼比李白更温暖。

这首词,被林语堂译成英文,在国外广为传播。

为爱妻写了中国第一首“悼亡词”

苏东坡与开封的渊源,还有个重要的点,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死在开封,他因此写了中国第一首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065年五月,苏轼之妻王弗,在开封过世。后迁葬老家四川眉州。

十年后的1075年,正月二十日夜,苏东坡在密州,梦见王弗,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被宋代词人陈师道评价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首创。

“苏轼是天才,他的豁达令其不拘泥于小事件,不耽溺其中,而能够把它放大。”蒋勋评价。

王弗去世三年后,苏轼续娶王弗堂妹王闰之为妻,写这首词前一年,他娶了王朝云为妾。苏轼身上,多情与深情不矛盾,新欢旧爱在心中可并行,不具备排他性。

(原标题:东京梦华幻灭苏轼走出牢狱爬上“东坡”)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