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八百对十万,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原因主要有三个

网络整理 2019-06-23 最新信息

熟悉三国的朋友对“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都有所了解。不过,这两种说法的出处并不一样。所谓的“五虎上将”不过是小说家言,而“五子良将”却是真实的历史。这一说法见于《三国志》卷十七。作者陈寿将曹军将领中的张辽、乐进、徐晃、张郃与于禁并传,并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便是“五子良将”的由来。


八百对十万,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原因主要有三个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人:前将军张辽。说到张辽,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威震东吴的逍遥津之战。事实上这也是这位曹魏名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对于此次战役,《三国志•张辽传》有着非常详细的介绍。该传载:“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


八百对十万,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原因主要有三个


当时曹操率军征讨张鲁,合肥仅七千余人驻守。为了抵御孙权有可能发动的攻势,曹操留下了一个“锦囊妙计”。曹操的这个锦囊妙计是这样:“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曹操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他判断孙权大军初至,绝对不会想到在合肥城内兵少将寡的情况下还敢于出兵逆袭。显然曹操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种敌众我寡的危急时刻稳定士气并挫敌心神。而张辽显然懂得了曹操的意图。


八百对十万,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原因主要有三个


不过,话虽如此,无论道理说得多么明白,理论多么正确,以弱敌寡还要分兵作战,实在是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范畴,以至于在张辽解释之前,众将大都表现出极大疑虑。张辽是这样解释的:“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在张辽的坚持下,逆袭孙权的战术由此定型。


八百对十万,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原因主要有三个


接下来的故事简直就是这位逍遥津猛士一生的巅峰时刻。《三国志•张辽传》载:“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


八百对十万,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原因主要有三个


事实上,孙权也绝非无能之辈,这位继承父兄遗志的江左枭雄,在与曹操的对垒中丝毫不落下风,攻守有度。然而,面对张辽的八百人马,却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虽然这其中也存在东吴军队懈怠的原因,但敢于险中求胜并能大获成功,或许也只有张辽这样的猛将才能够做到。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张辽能够获胜的原因大致上有三个:一是出其不意,二是不惧生死勇往直前,三是东吴大军的懈怠。


八百对十万,张辽为何能获得胜利,原因主要有三个


纵观三国历史,那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中,也只有这一场逍遥津之战如此奇特,败方几乎是在毫无错处的情况下输掉了整个战争,以至于直到张辽病重之后,孙权仍极为忌惮这位五子良将。

参考书籍:《三国志》

本文作者:灿烂海滩(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522950465617972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张辽   曹操   孙权   三国   乐进   张鲁   三国志   逆袭故事   张郃   徐晃   李典   合肥   陈寿   胜利退出演艺圈   我在宫里做厨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