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古代如何防止考生作弊?考官泄题遭腰斩,考生进考场考试如同坐牢

网络整理 2019-06-07 最新信息
古代如何防止考生作弊?考官泄题遭腰斩,考生进考场考试如同坐牢

近些年来,偶尔会出现重要考试泄题的丑闻见于报端。每当泄题事件发生后,官方都会对相关负责人给予严厉的处理,严重者可能会被刑拘。现今如此,古代亦如此。众所周知,科举制是古代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

作弊现象几乎伴随科举制全过程,层出不穷。比如小抄夹带,在麻布坎肩上写满文字等。正因此,防止泄题成为朝廷关注的重点。那么,古代是如何防止考生作弊的呢?

古代如何防止考生作弊?考官泄题遭腰斩,考生进考场考试如同坐牢

要了解古人官府是如何防止考生作弊的,就要了解古代考生作弊的方式。除了前面提到的夹带,代考(替考)现象也屡禁不止,唐朝诗人温庭筠就多次帮人替考。为了防止替考现象出现,考官会在考生进场时详加搜查,确保考生相貌符合考生信息。

​当时愿意请“抢手”绝大多数都是富家子弟,他们愿意付出高额金钱来谋取一官半职。于是,一条专门负责替考的产业就产生了。比如清朝广东就有所谓的“一条葱”之说,就是从乡试到县试再到府试,只要钱到位,一包到底。

古代如何防止考生作弊?考官泄题遭腰斩,考生进考场考试如同坐牢

除了替考外,最常出现的作弊方式就是贿买,即富裕家庭通过花费大量金钱,去贿赂考官,作弊考生在答卷上做上标记,考官就能不言自明。在唐宋时期,富家子弟贿买现象来到顶峰,时人曰:“每岁策名,无不先定”,“榜出,率皆权豪子弟”。当时没有靠山的贫寒子弟,即便有通天本领,也很难考取进士。

针对这样的作弊方式,武则天创造性地发明了糊名法,即把考生的名字遮掩住,进而减少被阅卷者认出的机会。到了宋朝时,朝廷对糊名法进行了进一步升级,对考生答卷进行“誊录”,就是专门再抄写一遍。这样一来,考官阅卷时根本无法知道答卷具体是谁,能有效地避免了作弊现象。

古代如何防止考生作弊?考官泄题遭腰斩,考生进考场考试如同坐牢

了解如此之多的作弊方式,那么考官在科举考试时犯错了怎么办?我们以泄题为例。明清时,一旦考官泄题了,会根据造成的影响大小,轻者发配边疆永不叙用,重者杖毙腰斩。比如清雍正年间出现了俞鸿图泄题案,俞鸿图因家人受贿泄题,结果被雍正公开腰斩,现场惨不忍睹。

古代如何防止考生作弊?考官泄题遭腰斩,考生进考场考试如同坐牢

为了防止考生夹带,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在进入考场时会被严格搜身。进入考场后,考生进入自己的位置,一个小隔断,除了上厕所和打水外,考生的活动范围会被严格限制,如同坐牢一般。时间久了,有的考生精神崩溃,借着打水时,跳井自杀了。

参考资料:《古代科举制研究》、《古代考生作弊研究》

本文作者:历史李老师(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924561227087924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俞鸿图   宋朝   清朝   武则天   唐朝   广东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