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古人遇到危险,为何喜欢从厕所逃走?汉朝考古发现其中奥秘

网络整理 2019-06-03 最新信息

鸿门宴,是刘邦一生所遇险境当中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如果不是项伯的极力庇护,项庄的剑恐怕会当场刺入刘邦的胸膛,也就不会有后来的400年大汉王朝。

察觉到危险的刘邦,当即决定出逃。《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对于这段杀机四伏的出逃经历只有寥寥8个字:“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古人遇到危险,为何喜欢从厕所逃走?汉朝考古发现其中奥秘

鸿门宴发生时,驻扎在新丰鸿门一带的项羽联军多达40万,而刘邦所带的百余名随从,全都被挡在了楚军军营之外。宴会上,范增数次举起所佩玉玦暗示项羽,也证实杀刘邦是早已预谋好的。

刘邦从营门出逃的可能性早已被否决,因为此前樊哙想要进入军营,不得不用用盾牌撞开守卫军门的楚军士兵这种暴力方式,刘邦想要在楚军环伺之下强冲营门必然会惊动范增和项羽。显然,史书所记载的“如厕”,其实指的是从厕所逃走。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再来看几位历史上的名人出逃经历。

古人遇到危险,为何喜欢从厕所逃走?汉朝考古发现其中奥秘

据《三国志》记载:兴平元年(194年),陶谦派兵追杀曹操的父亲曹嵩,结果“嵩逃于厕”。建安元年(196年)六月,吕布部将郝萌造反,慌乱中的吕布“相将从溷上排壁出”,溷,就是污秽的意思。

无独有偶,汉献帝大宴群臣时,曹操发现尚书令杨彪神情异样,起了疑心,“托疾如厕,因出还营”。刘表宴请刘备时,蒯越、蔡瑁起了杀心,刘备的出逃方式也是“伪如厕,潜遁出”。

古人遇到危险,为何喜欢从厕所逃走?汉朝考古发现其中奥秘

上至秦汉,下至五代,古人“因如厕,袒而逾墙”的记载比比皆是。

为什么古人遇到危险时,都喜欢从厕所逃走,其中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1976年到1987年,陕西旬阳考古先后出土了多组汉朝时期的陶制溷厕明器,此后,广州、河南多地也都发现了这种用于陪葬的陶器,这为我们一窥汉代的厕所形制提供了实物模型。

古人遇到危险,为何喜欢从厕所逃走?汉朝考古发现其中奥秘

出土文物虽然造型有所差异,但却有近乎统一的构造,即:圈厕合一。厕所修建于猪圈上方,并设有阶梯。这种建筑结构,既可以将人畜两种污秽集中存放,便于清理,又能节约空间,减少疫病传播。

《墨子》曾记载“五十步为一厕,与下同溷,之厕者不得操。道广三十步,于城下夹阶者各二”,佐证了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厕所修建样式。

古人遇到危险,为何喜欢从厕所逃走?汉朝考古发现其中奥秘

显然,在城垣高耸,四周又有兵马戍守的情况下,最理想的出逃地点自然是厕所。因为只要到达厕门,就能通过阶梯从猪圈垣墙上翻越出去,这要比徒手翻越高耸的营寨壁垒更容易也更隐蔽。

古人遇到危险,为何喜欢从厕所逃走?汉朝考古发现其中奥秘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鸿门宴上的一处细节:樊哙闯入项羽军帐时,楚军士兵奉命扔给樊哙一块生猪肘子,这也从侧面说明,项羽大军当时是饲养有生猪的。或许,刘邦正是从赐生猪肘这一细节,窥见了项羽军营存在圈厕合一形制的厕所,谋划了出逃路线。

参考资料:《史记》《墨子》《汉代建筑明器》

【小贴士】:时至今日,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依然有这种圈厕合一构造的厕所,名曰“茅屎坎儿”。

本文作者:秦皇汉武(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788682339536128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汉朝   考古   刘邦   项羽   樊哙   刘备   范增   曹操   吕布   墨子   史记   项庄   项伯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   汉献帝   历史   刘表   陶谦   河南   文物   陕西   蔡瑁   旬阳     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