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古代的儿童到底有多快乐?看看诗人笔下的小伙伴

网络整理 2019-06-02 最新信息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了,小朋友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虽然中国古代没有儿童节,因此儿童的生活也是古代诗人笔下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很多关于儿童的诗流传下来。

我国是农业社会, 古代有条件的家庭几乎家家养牛,所以古代诗人笔下的男孩子,牧童的形象较多。牧童往往是自由、毫无拘束的,他们自得其乐,可以柳下眠,可以草上睡,可以引吭高歌,也可以信口吹笛。

古代的儿童到底有多快乐?看看诗人笔下的小伙伴

看看清代诗人袁枚笔下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诗人描写的是一个时而骑牛高歌,时而闭口捉蝉的牧童。牧童放牛归来,悠闲快活地骑在黄牛背上,一路唱着欢快的歌,歌声响彻整个树林。突然他闭口不唱了,原来他是看见了一只蝉,想去捉。于是,他嘴巴紧闭,两眼直直地盯着树梢,蹑手蹑脚地走向鸣蝉,至于结果,留给读者去想。

南宋大文学家杨万里的《桑茶坑道中》描写了一个在柳树下,无忧无虑酣睡的牧童。“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荫西”,牧童舒服地躺在柳下睡觉,沉浸在美梦中,任他的牛随意吃草,一直吃到柳林的西面。那牧童一觉醒来,不知还会不会看到牛?诗到此戛然而止,结果留给读者去浮想联翩吧。雷震的《村晚》描写到“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横坐在牛背上,走向村子,手里的短笛,也不管曲调,只是随心所欲意地吹着。从他的坐姿和随意的曲调,都可想见他的无拘无束,轻松快乐。

古代的儿童到底有多快乐?看看诗人笔下的小伙伴

诗人笔下还有学种瓜的,范成大“儿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有爬树摘果子的,杜甫“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有偷采白莲的,如白居易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有剥莲蓬的,辛弃疾“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有钓鱼的,白居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还有放风筝、捉蝴蝶的,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也有哭闹着想要树上鸟儿的,贯休“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这些男孩状态各异,憨态可掬。

爱美,是女子的天性。古代的诗人为我们描写了一个个爱美、稚气又略带顽劣的小女孩形象。

左思的《娇女诗》,以诗人的敏锐和慈父的怜爱,再现了自己女儿从小就爱美,学大人化妆的生活细节,“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天刚亮的时候,小女就跑到梳妆台前,抓起眉笔在眉毛上乱画,画出的眉毛就像扫把扫过一样。“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她把口红涂到了嘴唇外,把嘴唇抹得一片鲜红,让人忍俊不禁。施肩吾也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六岁的小女自然不懂什么是乞巧,可她学着别人拜月,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描写得纯真而可爱,栩栩如生。

诗人杜甫经过战乱回到家中,一家人团圆,这是一件喜事,他的妻子高兴之余就把很久没有用的化妆品拿出来。小女没有见过母亲化妆,觉得很新鲜,“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她不懂化妆,就拿着胭脂水粉在脸上乱涂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费了好长时间擦胭脂涂粉,拿起眉笔就乱描乱画,把桂叶眉(阔叶眉)画得乱七八糟的,让人忍俊不禁。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传达了小女儿的活泼可爱,更烘托出离乱时家人重逢的感动和难得。

古代的儿童到底有多快乐?看看诗人笔下的小伙伴

在那个物质很是匮乏的时代,我们看出小孩子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快乐并不少于我们这个年代。

本文作者:文踪旅迹(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735999681803111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杜甫   白居易   化妆   范成大   化妆品   南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